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王浩宇質詢原民局: 族語競賽、聯合豐年祭、文化推廣



fangcal kiso haw, Kolas (你好 Kolas) tani kiso i maolah kiso(很高興你來)ci 王浩宇 kako(我是王浩宇) ali-nga-do, Kolas(謝謝 Kolas)

全國原住民族語戲劇競賽已確定辦理於5月31日,桃園的族語戲劇競賽延期從去年開始延期,已經5月份了仍未有舉辦的跡象,請問今年是否會在全國族語戲劇競賽中缺席?2月份拜訪 古las局長時,你提到有從全國找族語老師開會解決相關問題,請問具體的解決方法是什麼?桃園的原住民設籍人口最多(7萬人)的直轄,也是都市原住民人口最多的地區,從該項比賽的參與就可以看出語言和文化傳承居然不及只有一萬多名原住民的台北跟五萬多名原住民的新北市(兩市皆有派出隊伍),我們甚至還有一個山地區(復興區),請問局長的原住民語言文化復振的發展策略是什麼?從去年上任到現在已經半年了,原民局在施政上到底做了什麼?未來要做什麼?


原民局所編列的聯合豐年祭(一般祭典都是以部落為單位,只有鄒族在辦理祭典時,以達邦大社、特富野大社為主,所屬部落都要回到這兩個部落參加祭典)預算為什麼高於地區性的豐年祭?是否會傳達給桃園非原住民的市民錯誤的資訊,原住民的文化只是唱歌跳舞?如果不是請問為什麼地區性的豐年祭預算會低於聯合豐年祭?我認知的豐年祭應該是從部落出發,而『祭』一詞在原住民文化裡是帶有宗教性並且具有神聖性,相信古las局長知道去年花蓮縣原民處所辦理的聯合豐年節引發的爭議(http://ppt.cc/wN8EP),原民局所辦理的『聯合豐年祭』如果是融合了本地的泰雅族和其他族群使用這個名稱是否恰當?因此,桃園的聯合豐年祭所辦理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和台北市原民會所辦理的娜魯灣文化節(http://ppt.cc/1p4P3)是以單一族群做為每一年度的主軸,如果不是,那究竟透過聯合豐年祭要傳達的什麼文化意義?無論是原住民族群對內,或是對非原住民族群,請局長說明。

最近新聞報導(http://ppt.cc/wCeNv),我們有一位排灣族人銀雅茹到國外參加選秀節目,她有一些對於族群文化的言論引起了爭議,身為一個漢人我不太懂為什麼?可不可以請Kolas局長說明一下?(鄞雅茹:我是公主,希望楊坤娶她,依照排灣族文化協助她管理部落;排灣族是母系社會)。設籍在桃園的排灣族大約有快一萬人,想請問局長,桃園有幾位排灣族頭目?(桃園只有阿美和泰雅族頭目)為什麼沒有排灣族頭目?桃園市的頭目制度是什麼?(法律依據和工作職掌)假設連排灣族部落的頭目家族都不能理解自己的文化以致於失言,請問:桃園市是台灣移居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對原住民族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局長目前有任何規劃加強漢人族群對原住民族的認識?